侠客的 "裂山斩" 图标在技能栏里闪着冷光,图标边缘的磨损痕迹像被砂纸磨过,像极了我少年时练坏的第三把木剑。那把剑是爷爷用枣木削的,握柄处被我磨得发亮,最后在院子里劈柴时断成了两截,现在还躺在老家的工具箱里。第一次在新手村使出这招时,剑气劈在稻草人身上,震得我虎口发麻,屏幕外的心跳比游戏角色的血条跳得还快。那时总嫌 20 秒的冷却太长,盯着技能图标转圈时,能数清窗外飞过的每只麻雀,如今看着倒计时数字慢慢跳动,倒觉得正好够泡杯茶,看着热气氤氲里,想想下一招该劈向哪个方向,是先破 BOSS 的防御,还是护着身后的医师。
医师的 "回春术" 是团里的定心丸。绿莹莹的光球从指尖升起时,总让我想起外婆的药箱,那箱子里装着甘草的甜、薄荷的凉,还有她捻着银针时说的 "别怕"。有次副本团灭前,我顶着 BOSS 的大招给队友刷血,屏幕上的血条像风中残烛般闪烁,键盘被按得砰砰作响,直到自己倒下的前一秒,看见他们的血条突然回满,像枯木逢了春,竟比后来拿到首杀时还快活。后来才懂,所谓治疗,不只是数值的增减,更是隔着屏幕的一句 "别怕,有我",是技能光效里藏着的底气。剑客的 "流星赶月" 最是潇洒。剑光划过半空时,能看见角色衣袂翻飞的弧度,像极了武侠片里的镜头。有次在华山之巅和人 PK,连续三次用这招躲过致命一击,指尖在键盘上翻飞的速度几乎要赶上心跳,赢了之后手都在抖,摘下耳机才发现,网吧里邻座的大叔正举着泡面看我,眼里闪着和我一样的兴奋。后来才发现,那些按键的轻重快慢里,藏着的是自己的江湖节奏,是急是缓,是攻是守,都像极了过日子的模样。技能栏里的每个图标,都是段小日子。从一开始对着技能说明发呆,分不清 "气宗" 和 "剑宗" 的区别,到后来闭着眼都能按出连招,指尖的茧子和游戏角色的等级一起生长。某天整理旧物,发现高中笔记本上记满了技能公式,字迹歪歪扭扭,旁边还画着剑客挥剑的简笔画,突然就笑了。这些虚拟的招式,早已成了指尖的本能,就像有些人有些事,就算十年过去,也依然刻在心上,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突然就跳出来,告诉你曾经有多认真地活过。